• 首頁
  • >
  • 馳騁大航天時代與國家航天工程科學家...

馳騁大航天時代與國家航天工程科學家現場交流(科學學會)

日期: 24/06/2021

 
3A 殷芷頌
 
  我很榮幸能有機會參與「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的公開講座,能夠聽到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 ── 龍樂豪院士,以及天文一號探測器總設計師 ── 孫澤洲先生對中國航天科技的解說,這講座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
 
  在講座過程中,我了解到火箭是航天技術的核心基礎。原來要運載一支火箭並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背後需要有航天器、發射場、測控站以及地面運用系統的配合,背後的設備、支援物料等都是缺一不可。另外,我亦清楚認識到火箭的不同種類,分別是在結構上、推進燃料及使用方法。平日我僅僅在電視上看到火箭,今次我真的大開眼界,亦明白到凡事要三思後行,要將眼光放遠,先想好完成這件事後的結果,或是預先準備後備方案,絕對不可草草了事,馬馬虎虎地完成工作。
 
  加上今年(2021年)5月15日,中國成為了第二個成功完成火星著落的國家,是航天科技在里程碑上的一大步,這也讓人聯想到很多妙想天開的問題:將來人類可以在火星生活嗎?10 年之後?15年之後?甚至是100年後?暫時沒有人會知道。但是我只知道,現今各國的航天科技技術日益先進,相信我們定能繼續向未知的宇宙探索,只要我們志存高遠、惜時如金,必定能用我們的知識創造未來,讓科技造福人類。
 
 
3A 勞淑勤
 
  這次講座使我獲益良多,講者細緻地分析火箭帶來的影響,講解當中的困難及火箭的不同結構,加深了我對火箭的了解。製造火箭和探測火星時所遇到的困難,比我想像中還要艱鉅,但最後科學團隊都能一一解決,逐一攻破,當中的堅毅不屈和永不言敗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使我明白到堅持的重要性。
 
  這次的講座可以讓我更完善地規劃人生,也能幫助我思考之後的選科抉擇。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人類的火箭、衛星技術會越來越好,很快又能夠在神秘的太空找到更重大發現,我十分期待﹗
 
 
3A 楊銘壕
 
  我從一開始就對這講座充滿期待,而我確實學到了很多航天科技方面的知識,例如火箭不同部件及其作用、探測器中的設計和作用等等。在這講座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各種火箭計劃背後的準備細節,以及祝融號獨特的太陽能板設計。原來在真正發射火箭之前,需要實行五大工程,如推進火箭、發射台及地面設備等,須付出很多的心血及時間,一步一步地實行,這一點提醒我做事要循序漸進,不能一步登天。而且,祝融號的太陽能板設計十分巧妙,其形狀呈蝴蝶形,能以最大範圍及更方便地展開,保持實用度之外,更與美觀並存。總括而言,我確實學到不少關於航天科技的知識,更相信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思考選科的路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