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保良局才智計劃-中大交流活動(升學...

保良局才智計劃-中大交流活動(升學及生涯規劃組)

日期: 17/03/2017

 

目的及概述:協助學生了解個人能力及興趣,從而做好升學準備。

 

學生感想:

 

5E 陳紫珊

 

  今天在中文大學聽了數個不同的講座,亦參觀了中大的校園,令我對這個香港引以為傲的著名學府又多了一層認識。

在講座開始時,教授問我們:「什麼是選擇?人生為什麼要做那麼多選擇?」說實話,我並不知道答案。隨之教授告訴我們,做選擇之前,我們要知道選擇背後的意義(Aims),做選擇之後,我們要知道實踐的方法(Means),而且,每一個選擇都意味著風險(Risks)。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自我了解(Self-Understanding),才能使我們繼續向前。

接下來,還有關於癌症、經濟的講座、中大學生生動的分享,以及中文大學的收生安排,無疑令我對中大更加了解,並且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令我考進大學的目標更加清晰了。

 

5E鄧毅霖

 

  是次旅程實在令我獲益良多。從火車站出站後,我們乘坐巴士上山,曲折蜿蜒的山路令我想到中學生在求學與成長路上遇到的困境。但到達目的地後,映入眼簾的景色,卻讓我豁然開朗。「百萬大道」這一名字的出處我不了解,但其莊嚴而樸素的特質卻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它又仿佛象徵著莘莘學子的光明前路。

大學裏的課程資料,相信大家在這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早已從網上熟知,但我最感興趣的是學術活動與群體生活分開的書院制。學生求學時按照科目而進入不同的學院,但在校園生活上,卻以書院為單位,這些書院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制度,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交友圈與生活體驗。

我亦十分喜愛中大歡迎旁聽生的求學風氣。踏入大學,我是否就要受限於所選的科目,而不能在廣闊的知識海洋中暢遊?現就讀於中大的保良局舊生的答案令我格外雀躍——中大歡迎旁聽課程。旁聽課程,就是指非該學系的學生以旁聽身份入內聽講。這令學生在專修主攻科目同時,自由選擇吸收額外的知識,更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全方位的能力。

這次的計畫,令我增加了對自己的認識和對「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及「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兩條問題有了更明確的答案,也讓我感受到了大學生活的多姿多彩,感謝保良局給予我這寶貴的機會。

  

5A 林先康

 

  中大的一次經歷令我更明白了前路。例如當中在中大的講座當中,有一個關於市場營銷的講座,當中介紹了一些有關於課程的內容,原來市場營銷是一個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一個學科,當中涉及不同的概念和範疇。

當中還介紹了大學的通識學科。中大的通識和中學有著天壤之別,中學通識的範疇較窄,只集中在六個單元。但是中大的通識則真的是日積月累,同其所識。例如會有進化論,甚至是一些著名的篇章,開闊學生的眼界,讓他們認識世界。

中大有一扇門,背後有一個傳說。傳說當學生穿過去就不能畢業了,而中大生也沒有人敢嘗試。這種傳說正正反應了中大歷史悠久,祇有一所擁有長久歷史的大學才能衍生出不同的傳說或者傳統文化。

 

5E周駿鵬

 

  是次參觀香港中文大學,令我獲益良多,深入了解大學生活,亦透過教授們的講座以及導賞,使得我從中反思,訂立自己的升學目標,向目標努力進發。

人生中有林林總總的選擇讓我們去決定,每一次的選擇都有著固定的目的,選擇的每一個選項都要有方法去執行。只不過在選擇背後需要反覆考慮後果,即是選項帶來的風險。幼兒園到小學,所有選擇如升讀的學校、假期的活動,大多是由家長替我們選擇。到了中學,部份選擇如選讀的科目、擔當的崗位,大都是由老師協助完成。可到了大學,就要獨自面對選擇,選擇自己要主修的科目、選擇要相處的戀愛對象、選擇自己將來糊口的職業。但要記住的是,在做這些選擇之前,一定要先清清楚楚地認識自己的個性,認認真真地問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想成為甚麼樣的人」,並不是隨波逐流,更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一定要隨著自己的意願去考慮,要讓自己無憾無悔。哲學系的周教授讓我明白一個萬分重要的人生道理-明確的選擇造就美好幸福的生活。

在香港中文大學,有著不同的學系,例如教育、法律、社會科學、科學、工程等,很慶幸這次計劃能夠讓我參觀自己的第一意願-社會科學系。一直搞不清楚到底甚麼是社會科學,可經過了教授的講座後,讓我大概了解到課程的內容,包含了建築、經濟、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等。選讀這個學系要求學生擁有時事觸覺、跨越不同學科的視野,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積極主動去了解事物。若果要到社會科學系面試,時事觸覺是最為必要的,對於不同時事都要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並加以論證。在講座中,教授總是以啟發性的方式來教育學生,使我感覺到大學生上課的一種自由又自律的氣氛,既互相討論,也給予教授及時的反應,十分有意思!

 

相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