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清華大學明日領袖培訓計劃2017(...

清華大學明日領袖培訓計劃2017(課外活動組)

日期: 13/06/2017

 
活動目的:本計劃透過課堂分享、領袖訓練營及總結實踐活動,提升青年學生領袖素質,發掘領導才能,讓他們成為社會的明日領袖。一名優秀的青年領袖除了具備領導才能外,也需要有廣闊的視野,去了解現時社會、國家以及世界現況。因此,計劃亦藉著清華大學頂尖教授講解中國社會現況、領袖特質與社會未來,以及極具特色的參觀、拜訪和考察活動,促進青年學生更深入、更全面地認識國家,了解世界,擴闊視野,積極裝備自己成為一名出色的明日領袖。
 
計劃特色:
-領袖培訓:透過課堂分享,訓練營活動及總結實踐,提升領袖素質;
-於清華大學上課:由頂尖教授主講中國現況、國際形勢、領袖特質與社會未來,體驗清華大學的課堂,培養領導才能;
-參觀拜訪:孔廟、國子監、國家博物館、萬里長城及圓明園等;
-座談:與中國民主黨派的代表座談,了解中國基本政治制度及運作實況;
-分享會:與來自不同學校的同學互相交流所見所聞所學,建立友誼,共同成果。
 
參加名單:
6A 陳佩雯
6B 雷銘冰
6B 蘇彥青
6D 賴秋霖
 
學生活動感言
 
6A 陳佩雯
 
  過去的我跟現在的我,最大的差別是「成長」,我成長了,而且比以前更懂事。感覺交流團是一契機,給予我一個好好的機會,讓我可以訓練自己,令自己更趨獨立堅強。
 
  先讓我敍述幾樣行程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首先,參觀萬里長城之行程,我記憶特別深。萬里長城固然威風凜凜、霸氣外露,但是使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它的建築外型,而是遊覽過程的所見所聞。我們知道長城的梯級高又高,路程長又長。行長城的旅程一開始我組組員都應付自如,但是時間過得愈久,我們一些平日缺乏運動的組員開始感到體力不支,舉步難行,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
 
  好消息是,組員充分展示出團隊精神,十分團結,互助互讓 。體力較好的隊員願意放慢腳步,使隊伍的步伐保持一致; 體力較遜的隊員都被體諒及協助,使整個團隊的氣氛和諧,一路上你我扶持。老實說,當時的我相當吃驚: 沒有想到大家初識不久已有一定的歸屬感,哪時候的畫面實在令人難以忘懷。
 
  你有遇見過一個「完美」的人嗎? 相信我,世間上,在人們的心目中,所謂「完美」的人實在太少了。但是,我卻遇到,而且不止一位—我遇見過兩個。她們是「馬氏雙胞胎」,姐姐跟妹妹一樣,除了擁有甜美的外表外,她們好動、外向的性格均十分的迷人。兩位作為清華大學的學生,不但學業成績卓越過人。在運動範疇方面亦同樣是鶴立雞群,獲獎無數,表現相當出色。從兩位動靜皆宜、美貌與智慧並重的美少女主持的座談會中,我學會了一個道理:「興趣是可以培養的。」馬氏姐妹以親身經歷完美證實了這個道理: 她兩人雖然從小品學兼優,但其實她們對運動的興趣不大。別看她們現在是出色的運動代表之一,她們小時候可是對運動壓根兒沒有興趣。可是清華大學對學生運發展有一定的要求,2017年學校更設立了一項「不會游泳,不准畢業」的校規,足見學校對體育之重視。為此,姊妹兩人努力培養了做運動的習慣,使做運動成為她們的興趣之一。在香港,我們常常以「沉悶」、「不喜歡」等等作為逃避讀書溫習的借口,其實不要得。因為讀書學習是學生的義務,是我們學生的責任。所以與其逃避,不如面對現實,正視問題,嘗試培養興趣,把讀書成為樂趣。
 
  除了在精神層面的成長外,我在知識層面亦有「一大躍進」,我深感對中國近代歷史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以國家博物館及抗日戰爭紀念館為例,我從中得知中國曾經多次被列強多國欺壓,中國人飽受凌辱。但是中國人有骨氣、有節氣,在每次戰敗、每個挫折都成為進步各改革的推動力。所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有賴前人的付出及犧牲。對過往建國的辛酸史,我感到敬佩及欣賞,亦同時為中國人這個身份而自豪。
 
6D 賴秋霖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與「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兩句正正是我這八天的總結。雖然這兩句人人皆知,但個中道理卻並非人人皆有體會。
 
  一直以來我們皆以考試為讀書的正真目標,然而這是本末倒置的,為考試而學習無疑是使視野狹窄的元兇。在清華團的八天裡,我遇到了許多優秀的人,他們或文武雙全,或專精某項,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自己的學業、工作、生活皆有很大的熱誠。而正正是這股熱誠是他們能站在人前發光發亮。
 
  還記得朱育和教授跟我們分享有關《民族復興與中國共產黨》的課題時,他神情激動,甚至手舞足蹈的用著帶有上海口音的普通話,訴說著國家過往的衰敗與曾經的輝煌。他的見解無疑是主觀的,但這並不阻礙我們從他眼中看到對國家的熱誠。這個經歷過批鬥、經歷過無數苦難的老人,即便完全自費倒貼,卻依舊要出版自己的書籍,只為告訴世人我們國家的未來是樂觀的,是有希望的。或許我們不認同他的某些觀點,但我們一定要尊重他愛國的情懷。
 
  正正是朱教授的這股熱誠,使他成為了一個優秀的愛國人士。
 
  又正如馬冬晗與馬冬昕兩位雙胞胎姐妹,她們是清華大學的保送生(沒有進過高考便提前收錄),姐姐馬冬晗修讀精密儀器系,妹妹馬冬昕修讀化學系。兩位分享了她們在清華大學的生活,她們的心得固然給予我很大啟發,但我覺得最珍貴的得著還是她們對待學業的熱誠。冬晗姐姐在眉飛色舞的說著她剛結束的答辯,還有冬昕姐姐在不見天日的實驗室裡練習上百遍戴手套,只為減低對實驗的影響,得到更精準的實驗結果。
 
  因為她們有一腔熱血,所以她們願意為自己的專業付出,並且一直想辦法改進。也正因為這腔熱誠,使她們有追求知識的慾望,是她們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人。
 
  原來的我對前路感到十分茫然,即便填寫了大學志願,看似選擇了自己的未來,但其實我依舊沒有人生目標,依舊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但聽了馬氏姐妹的分享後,我懂得自己應該如何尋找目標,應該如何更有效管理時間,甚至是管理情緒,李秀鋒教授曾說:「價值觀是會互相傳染的」,而我想說:「優秀是會互相傳染的」我希望我能有所成長,最終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李秀鋒教授所說的課題是《青年領導力培養與提升》,我們曾笑言這一課是產生金句的一課,就如「人所見到的東西都是自己想到的東西」、「境界決定視野」、「熟知並不等於真知」等,令我反思頗深。我是一名三分鐘熱度的差不多小姐,也正因這種態度使我平庸,使我無法達到成功,因此「較真」是我的目標。我需要對知識較真,我不但要熟知它,我更要真知它,讓知識融為自己的一部分,才能做到脫口而出,詩書滿腹。不論是何等方面,只有堅固的知識基礎,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想要真知知識,便需要對知識擁有熱誠。試問對著自己厭惡的東西,又如何想要熟知它呢?
除了遇到許多優秀的人,我們也去了許多古跡和博物館,開拓視野。
 
  我們遊覽了清華校園,看到了《荷塘月色》的那個荷塘,見過了那個王爺的府邸清華園。我們也到過居庸關長城,體會了當好漢的感覺和攀爬和膝蓋一樣高度的階梯的辛苦,每每思及此處我們都十分佩服古時士兵在烈日下著戎裝在長城奔走抗敵,他們的毅力和抗壓力是十分強大的。我們也有經過天安門,到了國家博物館、鳥巢、水立方、國子監等地參觀,見證了中國古今結合的一面。
 
  我們還參觀了圓明園遺跡,看過了海晏堂,看過了當中的頹垣敗瓦,感受到了時代的變遷和人去樓空的淒涼。我想起了宗璞所寫的《廢墟的召喚》,我忽然讀懂了他對圓明園的情感,或者說他對國家的情感。我們或許也應該記住這廢墟的召喚,憑弔這一段凝固的歷史。
 
  最令我深刻的,是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這段歷史是悲痛的,是中國的一段苦難。書中只有幾段文字與我們訴說了這段不可磨滅的歷史,當初的我也不過是因為這是文憑試的範圍之一才去看上一看罷了。
 
  踏入紀念館便看見了一個巨大的金黃雕塑,上面雕刻了許多軍人、老人、婦女還有小孩,他們全部挺背直立,眉頭緊皺的看著前方,臉上表情十分嚴肅,就如前方是一批敵軍,而他們則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我們這些參觀者首先要做的,便是面向此雕塑三鞠躬,這個要求令不少團員感到詫異,我們都不明白鞠躬的意義。但當我站在巨大的雕塑面前向他們致敬時,每一次鞠身再起來時,雕塑所散發的肅然便深一分,真的感覺到他們的無奈與堅毅。
 
  展館裡展現了抗日戰爭的起源經過與抗戰勝利的歷史照片與文物,導賞員指著照片上的人物和我們說著這個婦女為了抗戰扔下自己年幼的孩子,那個飛行員駕駛著飛機撞上敵軍光榮犧牲,百姓在日軍手中如何被折磨,而我們的軍人又是如何取得勝利的。整個館都充斥著悲壯的氣氛,令來者長歎流淚,書上告訴我的,不過是這場戰役是因何事而起,中國的策略是什麼,日本的戰略又是什麼,那些刀光劍影,血肉模糊的畫面是課本上沒有的。那些照片和文物透露出歷史的氣息,其中有一件日軍所設計的圓柱鐵籠,內有一根根小短刺,它的用途是將俘虜關進籠中,當籠子被踢動翻滾時,短刺便會刺的籠中人生不如死。我們都知道戰爭是殘忍的,我卻慶幸從來都不知道是何等殘忍,世界和平這個願望對於當時的許多人來講並不是唾手可得,亦不是什麼「爛大街」的普通願望,而是一個珍貴且稀罕的奢望。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國經歷過各種磨難,然而這個國家並沒有分崩離析,反而正一步步走向富強,這個國家是堅強的和值得被愛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世界多變的情況?應該怎麼配合國家或者我們所在的香港的發展?應該如何充實自我,成為一個領袖?這幾個問題使我這八天裡不斷的反思,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是我所得的答案。
 
  每人的經歷不同,所得所思也皆不同,世界這麼大,真的值得出去看看,或許某一次的旅遊會使你悟出了自己人生的道理,成為自己人生的轉折點。
 
6B 雷銘冰
 
  非常榮幸有機會能參與這個領導培訓計畫,還記得最初參加這活動是想到北京增廣見聞,擴寬視野,畢竟讀萬裡書不如走萬里路,何況北京作為我國首都及古代名城,不但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而且在我國政治及經濟方面有著重要地位,能到此實在十分難得,故此我對這交流團十分期待,想必定能令我獲益良多,結果今次所得知識及體會比預期中多,且對國家認識及瞭解增添不少。
 
  其中在清華大學所聽的課堂中,最令我驚喜。每個教授都在不同領域有超卓觀點,令我對我國在政治,外交及經濟有所瞭解,更在提升領導力與自我管理的課程中得益良多。在教授有關領導力一課,我不但明白到領導力的高低多少與自我管理相關,更多是教授教予的人生道理和人情世故如坐車坐前座是禮貌之舉等。果真聽清華一堂課,勝讀百篇名家書。
 
  同時這旅程令我對近年香港與中國的關係有所反思,及更明白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無論是中港矛盾,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社會撕裂,雙方的爭吵源自單方思考及對另一方的不瞭解。一杯水不同角度看都有不同,不人云亦云及要多方思考才是對自己的未來,香港,乃至祖國的最好態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