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有愛

 

本組鼓勵學生關心社會、參與義工服務,認識中國教育制度、農村生活。學生能運用所學,回饋社會,義務教導內地學生,助人之餘,也能温故知新。我校學生曾到貴州、廣東參與義教。學生除了發揮所長,還能回校分享教學經驗、見聞。

 

學生心聲

 

踏進教室,我們看到一個個天真乖巧的小學生,他們的眼神充滿對知識的渴求。我不禁反思,小學生需要攀山涉水來到學校,故十分珍惜學習機會。反觀香港學生,因享受十二年免費教育,也能接受高等教育,我們就認為教育是理所當然的,而不好好珍惜學習機會。難道我們要失去,才懂得重視寶貴的機會?這值得我們深切反省。

(貴州義教團  陳曉榆)

 

義教時,我體會到老師教學的艱辛,我們尚有組員互相支持,疲累時、冷場時能得到支援。然而教師教學時,只有自己一人,學生的冷淡很容易冷卻了老師的熱情。小朋友們即便害羞,但遇到難題,還是勇於發問。反觀自己,遇到難題,往往拖延到不能逃避時,才勉強應對。我不禁反省,作出改變,把自己很久前制定好的學習計劃付諸實行。

(貴州義教團  羅敬諮)

 

最初,我剛到教室時,正是早讀課,沒有老師監管下,所有學生都自覺的唸起英文單詞,聲音洪亮而整齊,令人大開眼界。小學生們沒有失去活潑和好動的特質,回答正確後,他們會大聲歡呼,再積極搶答問題。這次到內地義教是一次難忘的體驗,我重新認識中國國情,也有幸認識到一群活潑又可愛的小學生。

(廣東山區義教團  王梓懿)

 

義教後,我體會了教學的辛勞,我們要不斷準備活動,亦需要控制場面,這是十分辛苦的事情。讓我最感觸的是學生,我教的班別裡,八成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給不起四塊午餐費。附近的學校大多廢置了,有些學生離家幾公里才能上學,只能選擇住宿,但住宿的環境不好,沒有水,只能下去拿桶接水。可幸的是他們積極樂觀面對困境,珍惜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

(廣東山區義教團  趙淯渝)

 

義教有愛
Top